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——写在世界读书日7
发表时间:2021-04-22 14:59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“世界图书与版权日”,又称“世界图书日”。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。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。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“世界图书日”。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,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们,保护知识产权。每年的这一天,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。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:“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,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,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,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,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,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思想大师们,都能保护知识产权。” (转自百度百科) 扫描二维码,来看看我们为您选出的读书日书单吧!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将自己读过的书归类整理,从作家的作品谈到他们的生平和性格,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,《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》,这是一本关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,也是一本文学巨匠的八卦之书,谁也不应当轻易错过它。 毛姆的这本《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》,用他自己的阅读经验,带领读者一同搭建了一个永恒的“避难所”。用毛姆本人的话来说,读者需要去读这样的一类书,它和你的学位无关,也不能教你谋生的手段,但是这些书能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,让你的心灵更广阔,它们会成为你永恒的精神食粮,成为你面对苦难时一个无比坚固的避难所。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“阅读家”的职业,那肯定没有人比毛姆更适合。 读书十日谈 小说也有意象,我们向西方文学看去,屠格涅夫就总结出了两个伟大意象: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。 在欧洲文学中,很多人物像堂吉诃德一样,一往无前;还有很多人物像哈姆雷特一样,犹豫徘徊。这就是两个经典人物的隐喻。 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意象,就像一座冰山。而意象背后的隐喻,就像冰山之下的世界,它指向一种思想、一种理念、一种命运,或者一种人生。 作者认为,“隐喻是意象背后的暗示”。这句话不是很好懂,没关系,我们慢慢来,先弄懂“意象”这个词。 在诗歌里,意象通常是指,寄托了人物情感的自然景物,比如杨柳代表送别时的离愁别绪,黄昏细雨之类的代表悲伤凄凉,月亮则是思乡的代名词。这样的古诗词我们可以数出一大堆。 |